CHIP奇谱 CHIP奇谱

CHIP奇谱
关注产品与技术 分享体验与新知
广告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作者:原创

GPU,对现代电脑处理器来说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选项。特别是对既要娱乐休闲,又要移动办公的年轻人,没有好的图形及多媒体性能,就无法吸引到他们的关注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笔记本电脑玩游戏日益成熟,然而这还不够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便携需求,超薄笔记本电脑也能玩游戏,从新一代酷睿开始。

曾几何时,笔记本电脑都是配备独显的,那个时候还是S3的天下。自2003年始,初代迅驰(Centrnio)专用移动平台集成GMA950以来,核显的宗旨就是以较小的功耗及成本代价,提供更丰富的功能,而以图形加速为中心的3D应用,则不是其开发的重点。在这十几年中,不断被加入核显的功能包括有图像处理、视频硬件解码器、简单3D加速等功能,产品设计重点并未改变。于是,核显与独显切换使用的相关技术和设计应运而生,其中就包括耳熟能详的NV Optimus。

不仅从处理器核心,从图形核心角度上来说,十一代酷睿同样也是跨时代的产品,让核显与独显协同工作,并提供多至4级的图形性能解决方案,轻薄本也能成为游戏性能担当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在Deep Link技术帮助下,十一代酷睿处理器中的核显与基于相同硬件架构和指令系统的Iris Xe MAX独显(代号DG1)可以"合体"为3D应用加速,同时其视频等功能模块也可以共用,并行为相应的视频及AI应用加速。虽然核显与不同型号的独显还存在着运行频率上的差异,但是独有的协同加速,能带来更好的能效比。

从技术对位角度来说,超薄本使用MX系列独显的设计,可轻松地实现CPU与GPU的发热/散热平衡,甚至可以相应地简化散热系统设计,如单侧散热风扇与单向传热的热管,利于PC厂商以较低成本同时推出核显和配备独显的"同款"笔记本电脑——主板上增加或减少独显芯片即可。

如今,十一代酷睿平台,给了PC厂商更多想象力,毕竟CPU部分的功耗动态范围更大了,将TDP压榨到35W甚至50W的轻薄笔记本电脑比比皆是。相比之下,CPU与GPU同时高负载的应用十分罕见,当游戏单炼GPU的时候,CPU的计算力与散热能力还有相当余量。双向导热、双端散热的大型散热器就有用武之地了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做游戏电脑起家的雷神,将性能"转移"到轻薄笔记本电脑上,推出了面向日常办公兼具娱乐特性的系列一格(IGER)产品,产品线包括E1、F1及S1等多个产品系列,其中E1及F1系列定位更加入门和高性价比,而IGER S1采用了十一代酷睿CPU+GTX的高性能产品组合,再加上极具竞争力的6999元价格,无论是重度桌面办公、全能多媒体应用,还是轻度游戏玩家,都能很好地覆盖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除了高性能独显版本,S1还提供有核显版本,只是后者尚未正式开售。没有了独显的"负担",核显版S1将CPU性能释放幅度进一步调升,不仅功耗的绝对值更大,而且高功率可持续时间更长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,到底选择核显还是GTX独显,与用CPU还是用GPU有关,当然,如果独显搭配的是Iris Xe MAX,就不用在购买时纠结选择谁了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从S1的BIOS信息中也可看到CPU相关参数的设置情况。可以说,这代酷睿机型,哪怕是超薄的产品,也在处理器性能上偷偷释放了许多,被广泛配备的双风扇、多热管散热系统,对厚度不断降低的高性能超薄机帮助很大,特别是连功耗更大的GTX独显都能够镇压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与十一代酷睿处理器发布同时,英特尔也公布了新的超薄超便携机型的Evo认证计划。几经努力,50W量级的独显存在,使S1的厚度定格在17.6mm,遗憾地超过了Evo认证的要求。下图中两台电脑分别为宏碁非凡S3和雷神IGER S1,前者通过了Evo认证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换个角度放大再比较下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在非游戏图形应用中,S1的GPU散热负载较低,同时CPU得到持续的高性能释放,散热噪音,并且在长达128s的PL1(28W)全程性能无波动。

Adaptix Dynamic Tuning(动态调优)技术是十一代酷睿平台的标准配置,更好的散热条件,有利于处理器性能更持续的高位释放。多一条原本为平衡两侧风扇而设计的热管,带来了左右更加均衡的散热表现。在持续负载过后,CPU一侧的风扇转速虽然明显高于GPU一侧,但也只有4000r/min水平,噪音水平可接受;系统及CPU温度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,CPU内部55℃、表面最高温度52℃。如果进行GPU单烤或者双烤,两侧风扇均将达到6200r/min的峰值水平,这就是高性能要付出的代价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有着更好CPU性能释放的S1,桌面事务性能表现非常出色。我们将此前测试的宏碁非凡S3拉回来与其进行性能对比,并加大了相关素材的数据量,以体现更长PL1时限对较高负载应用的影响差异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[注:上表测试数据量为:视频编码转换:AVCHD转MP4,1080p@30Hz 60s;Adobe CC素材:1.2GB;Access 2019数据:150万行;Word 2019页面数:500页;Excel 2019数据量:2500行;Outlook 2019邮件量:10万封。]


从上表中不难看出,性能和编写性趋向的电脑,即便均是超薄设计,性能差异也是巨大的。越长时间的高负载,差异越大,而其区间是两款产品分别的PL1值之间。也许你会说,现在电脑的性能已经够用了或者还不够用,那么可以参考上表下注解中提到的相关测试数据量,看是否能够满足日常所需。性能高得起来,功耗降得下去,是十一代酷睿产品非常鲜明的特性。有性能需求时,即使采用电池供电,处理器也能持续25W以上的性能输出,无论是运行频率还是实际性能,均与电源供电相差无几。而同样一台电脑,负载降下来之后,49Wh也能令S1待机时长达到8小时,持续办公6小时、视频播放5小时不在话下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以游戏为代表的3D性能是S1这款轻薄机型最大的卖点,在它面前,什么残血、满血的MX都不鸟,直接就是3A游戏过过手。3A游戏速度超过40fps、竞技类游戏超过80fps,这个性能水平,放在过去也都要中档以上专用游戏笔记本电脑才能达到,动辄就要2kg甚至更高重量,而如今仅有1.5kg,这样轻便的"游戏"本出门携带更加方便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高性能电脑还要能提供更高的配置,这一要求有悖于便携性需求,特别是主机厚度方面。第一梯次以轻薄为卖点的十一代酷睿机型普遍采用了LPDDR4x内存,有着高达4266MHz的双通道带宽,但受限于内存规格,8GB或16GB是较为常见的规格。而S1提供了两个DDR4-3200内存插槽,允许用户将内存容量扩充到64GB,这能力使它卓然于轻薄机型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此外,十一代酷睿平台提供由CPU直接引出的PCI-E 4.0 x4扩展接口,可连接独显或高性能SSD,但是GTX 1650实际可使用接口为PCI-E 3.0 x4,并影响了SSD配置,鱼与熊掌不能兼得。

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

雷神IGER S1是高性能轻薄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有益探索,它利用高度可塑的处理器,实现了CPU与高性能独显的良好集成。虽然在最终产品上,有代差的GPU参数有所错位,但这样组合所带来的游戏性能表现,足以在当代占有一席之地。在GPU相对空闲的时候,CPU可很好地运用它所让出的资源,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性能优势,有效延长"超频"运行的时间,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,在两个维度上带给用户高性能的体验。


赞(1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CHIP奇谱 » 双"U"组合 便携与性能的双重体验
分享到: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