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lightfall

在戴尔科技全新的品牌体系中,Dell、Dell Pro和Dell Pro Max组成了全新的产品矩阵,其中,Dell机型中的Dell Plus将肩负起从大尺寸、高性能,到高便携、新场景的全面覆盖能力。Dell Plus并非旧产品的简单重命名,它依托新一代酷睿Ultra 200V平台,全面增强了随之而来的AI能力与便携性。
Dell 16 Plus系列有着轻薄机型上仍旧超前的16英寸16:10大尺寸屏幕,全部配备拥有出色AI能力和高能效比表现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,并根据用户定位,配备3个主流配置(酷睿Ultra5-226V/228V、酷睿Ultra7-258V),在7200元~8700元的范围内形成饱和覆盖。此外,戴尔科技还提供配置定制选项,将更高的酷睿Ultra9-288V与2TB SSD作为第4选项,属形象级配置,专为有更高需求的消费者准备。
代号为Lunar Lake的酷睿Ultra 200V平台,是面向未来AI等应用而超前开发的产品,与老架构产品相比,低功耗、高性能特性也非常突出。因此,多数PC厂商会将其运用于高价的超轻薄产品上,这样获得Intel EVO认证也就不稀奇了。
但是, Dell 16 Plus的定价非常亲民,再加上超大的屏幕,除了移动中使用,也是“桌面替代”的好选择。
Dell 16 Plus配备了一块十分出色的16英寸WQXGA屏幕。这块LCD屏幕有着2.5K(2560×1600)的分辨率以及流行的120Hz和48Hz双频高刷特性。然而,这块AUO的B160QAN03.K面板,更高的价值是低功耗。所有配置的Dell 16 Plus机型,均通过了新一代的Intel EVO认证,其中就包括非常重要的8小时以上(QHD分辨率、200cd/m2)电池续航时间。
Dell 16 Plus的实际电池续航表现,远远优于这一标准。其原因之一,就是该机选择了这款最大功耗更低(4W)的面板,且还能保持戴尔独家的硬件防蓝光(ComfortView Plus)特性,并支持Dolby Vision(杜比视界)的HDR特性。
画质方面,Dell 16 Plus预装Dolby Vision色彩配置方案,开启HDR后,100% sRGB、83% AdobeRGB(标称81%)、83% DCI-P3(标称81%)色域覆盖,达到甚至超过标称值。该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为331cd/m2,对比度可高达1230:1,也均高于标称水平。
虽然标称最大功率为4W,但是Dell 16 Plus的实际功率更小,最大值约为3.8W,而最低亮度时功耗不到2W——其中1.5W为驱动电路功耗。如此低功耗还能做到支持HDR?其实,该机“支持”HDR视频流,即Dolby Vision,而不支持包括游戏、应用在内的HDR显示,也就是Dolby Vision格式的HDR信号转化为SDR显示,并非具有物理HDR显示功能,最大亮度不变。
在配备64Wh电池情况下,Dell 16 Plus的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 Battery Life超过19小时,如选择酷睿Ultra 5配置,Dell 16 Plus的电池续航时间更是可达到21小时以上!依靠视频编解码更为高效的Arc 140V核显,Dell 16 Plus的Video Playback battery life同样超过19小时。这种视频播放续航时间长于办公生产力续航时间的现象,在4K及蓝光播放时代是非常罕见的,但新核显做到了。
这条电池放电比例曲线与性能曲线的同步比对则更有意思,一方面是Office的负载较低,而酷睿Ultra7-258V在电池供电情况下,可以轻松Boost至高频搞掂;另一方面是Dell 16 Plus没有为了延长电池续航时间,而刻意压低处理器性能释放,整个放电过程中,性能基本保持不变,为AC供电时的80%以上。
综合来看,高配的Dell 16 Plus的性价比更高。大尺寸屏幕和机身带来的充裕散热,能够使其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,尤其是在主动降低散热强度的电池供电模式下,其性能下降幅度非常小,能够达到电源供电时的90%。
换言之,用户可以敞开了使用Dell 16 Plus,根本不必担心其性能和电池续航问题。
另一个应该购买酷睿Ultra7-258V的Dell 16 Plus的理由是给Vlogger这样有轻中度视频制作需求的用户的。酷睿Ultra7-258V所集成的Arc 140V的驱动程序日臻完善,其一直具有兼容性和性能优势,新驱动加持下领先幅度进一步扩大。无论是只依靠4P+4E的CPU的软件加速,还是开启(核显)硬件加速模式之后,常用的H.264或H.265,Arc 140V的编码速度较前代均有成倍的提升,其中GPU硬件加速的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测试中,成绩突破万分。再结合尺寸够大、画质出色的显示,以及超长续航能力,Dell 16 Plus更加胜任移动中的内容创作工作。
另一个由酷睿Ultra 200V平台赋能的能力就是AI。Lunar Lake平台是CPU、GPU和NPU三位一体的AI平台,其中酷睿Ultra7-258V的115TOPS包括NPU4的47TOPS和140V的64TOPS,后者是许多客户端AI应用的主要高性能加速器。
Lunar Lake是首个可以装载1个14B或2个7B模型集成显卡平台,而限制其能力的,是Windows 11关于共享显存不大于内存50%容量的限制,也就是最大16GB显存。这一限制,虽然不影响Dell 16 Plus超过20 Token/s的输出速度,但限制了平台可装载的模型规模和数量。
在Dell 16 Plus上,我们欣喜地看到,其共享显存容量已经正式越过16GB的门槛,无论是Arc 140V还是NPU4,都可以从32GB系统内存中共享到18GB“显存”。通过酷睿平台、英特尔显卡/NPU驱动的动态调度,酷睿Ultra7-258V系统的最大逻辑内存容量可达32GB+18GB+18GB,系统为三者动态分配32GB物理内存。这样的逻辑架构和动态分布,对使用者是透明的,用户无需操心模型、游戏的内存分配问题,同时系统会自动释放空闲模型所占用的显存,进一步降低AI应用配置和使用的技术门槛,小白也能毫无顾忌地启动各类应用。
虽然没有独显,同时要兼顾续航,大屏的Dell 16 Plus罕见地开放Endurance Gaming功能选项,为游戏性能、画质和续航,重新定义了平衡点。
在传统游戏方面,有着更高图形核心频率的Arc 140T(酷睿Ultra 200H系列集成)性能最高,而Arc 140V有着下一代先进架构、频率却不高,游戏不是长项。然而,事情并不绝对。以CS2游戏为例,调整Dell 16 Plus的游戏画质中下等(如上图),开启XeSS相关功能后,该机能够在电源供电、2560×1600原生分辨率下达到83fps的运行速度。拔掉电源转为电池供电后,游戏帧率小幅度下降至74fps,可连续游戏接近3小时;开启Endurance Gaming后,游戏平均帧率维持在72fps水平,而续航时间延长到3.2小时,增加了10%。
无论是游戏帧率,还是电池续航时间,CS2在Dell 16 Plus上都是“可玩”的。要是Dota、LoL、守望先锋这些3D负载更低的竞技类游戏,则有机会发挥Dell 16 Plus屏幕的120Hz高刷能力了。
游戏性能的最后,再拿3DMark的相关测试成绩作证一下,虽然不能和配备独显的游戏本相媲美,但完全能够满足包括游戏在内的日常休闲娱乐需要。
这样的性能水平,放在日常办公及多媒体应用中更是不在话下。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英特尔针对酷睿Ultra 200平台的驱动、固件升级,Dell 16 Plus的性能表现还有不断上升趋势!尤其体现在电池供电状态下。升级BIOS之前,电池供电的Dell 16 Plus CrossMark测试成绩为电源供电时的87%,而升级之后的比例达到89%,电池续航时间未受影响。
在以前来说,性能电池较电源供电的性能降幅如此小,是不可想象的,这也让我们可以放心地离开桌面使用电脑,有超过20小时的电池续航能力,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!
看过了作为生产力的配置/性能,再来看看Dell 16 Plus的基础设计。以Intel EVO为标准打下底子的Dell 16 Plus,包括脚垫支撑部分在内的通高为17mm,它已经引入了具有更好散热能效果的进出气流隔离设计,即从左到右一体的大型脚垫设计,避免热气流回流。其机身本身厚度只有15.5mm,是个苗条的大个子。
利用机身内部更为宽裕的空间,Dell 16 Plus优化了进出风口设计,使散热效率更上一个台阶。
自身功耗低、散热风阻小,Dell 16 Plus工作起来非常安静,日常风扇转速保持在1750r/min以下,噪音低于37dBA。在办公室内使用,犹如无风扇系统般。芯片系统负载提升到30W之后,如视频编解码,风扇转速逐步提升,峰值水平也仅有3300r/min,噪音值为42dBA,咖啡馆环境中使用,完全听不到噪音。
高性能、大尺寸,自然令人想到能否有高扩展能力。在这方面,Dell 16 Plus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实现。
对内部存储,它只有一个M.2插槽用于安装SSD,而且手册上列明,仅支持2230规格,即最大容量2TB;另外,该插槽使用了处理器上的PCI-E 4.0通道,而非性能更高但功耗也更高的PCI-E 5.0通道,SSD则选用了戴尔科技自己Class 25级别的产品,即DRAM-less配置的三星BM9C1 QLC SSD。总的来说,Dell 16 Plus没有在存储方面表现得特别激进,与其轻薄便携定位一致。
但是~一切都怕但是。Dell 16 Plus预留了相当大的存储拓展空间,其SSD插槽完全兼容容量更高、性能更高的规格,无论是2280的长度,还是D2的双面封装,都能装下,最大存储容量可扩展至8TB量级。
扩展接口方面,Dell 16 Plus准备得更加充裕。机身左侧的两个USB-C接口,分别是10Gb/s速度的USB 3.2Gen2和40Gb/s的Thunderbolt4,均支持数据、DP Alt视频、充电+放电在内的全功能,两者间距兼容双USB-C扩展坞接口,便于使用现有及未来的高性能设备;而右侧的5Gb/s速度USB-A 3.2Gen1,则通常会被用来连接鼠标、闪存盘等低速设备。
在安全方面,Dell 16 Plus配备了尺寸超大(10.8mm×8.8mm)精度更高(500dpi)的电源一体式指纹读取器,指纹识别精度更高、速度更快。
在隐蔽的层面,Dell Plus改进了指纹读取器的设计,用户端使用体验未变,仍是开机与指纹识别一步完成,而在零部件端,指纹识别器则是独立的可更换的模块,并根据以往的用户反馈增加了防水设计。极端情况下,即使该功能损坏或不可用,也不会影响开关机操作——电源开关独立设计在下层主板上。
面部识别方面,Dell Plus全部是高规高配:Full HD分辨率的可见光摄像头+红外线摄像头,207万像素可满足Studio Effects中的自动对焦、面部跟踪等功能,结合处理器的AI加速能力,就能在视频会议中实现动态抠像、背景虚化等高级功能。
总体来说,Dell Plus系列机型的功能储备非常全面,随着产品定位向便携倾斜,拥有大尺寸优势的Dell 16 Plus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性能层面的优势,从而使便携与性能在其上实现了较好的平衡。
戴尔科技正在一步步完成“Dell”品牌统一下的产品布局,相信Dell 16 Plus将扛起戴尔科技消费主力的角色。既要满足性价比、性能的基础要求,又要满足品牌形象维持的需求,在这两方面,Dell 16 Plus都做到了优良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