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谱科技 奇谱科技

CHIP奇谱
关注产品与技术 分享体验与新知
广告

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么选?只看核数就亏了

作者:原创

有竞争的市场更具有活力,特别是对位的竞争!新晋PC品牌荣耀带来了这样的机会。

1.jpg

通常,厂商们喜欢在规格上进行比较,而在产品定位上进行区分,从而避免与竞争对手针尖对麦芒的比较。然而,初来乍到的荣耀不信这个邪,以同样的3999元价格推出了MagicBook 2019酷睿i3版和锐龙(R5)版两款看似外形、规格和配置完全相同的14英寸轻薄笔记本电脑。它们真的一样吗?

2.jpg

英特尔的酷睿平台一直是笔记本电脑领域的霸主,无论是高性能的H系列还是轻薄的U系列,都长期处于没有竞争对手的状态。特别是后者,随着笔记本电脑轻薄化趋势的发展,曾经的轻薄机型专用低功耗处理器,如今已经成为主流产品。而一年多来14nm制程CPU产品缺货,令酷睿 i5和i7大行其道,酷睿 i3产品反而变得凤毛麟角。

华为MateBook 13酷睿i3版和荣耀MagicBook 2019酷睿i3版的出现,让3999元这一市场区间有了酷睿平台的产品选项,直接下压Ryzen 5 3500U机型。

3.jpg

酷睿 i3-8145U,可谓4000元及以下价位段的明星产品,荣耀MagicBook 2019给出的3999元价位并不低,一方面产品上市之初,荣耀给出了300元的价格优惠,另一方面则来自英特尔平台的固有优势,因此其性价比丝毫不落于下风。与其定价相同的是配置有4核Ryzen 5 3500U的荣耀MagicBook 2019锐龙版,优势主要在核心数量方面。然而,实际产品测试结果却没有指标那样看起来美丽。

4.jpg

荣耀在酷睿 i3-8145U性能调校上十分激进,直接将双核基准运行频率调高到2.3GHz,相应的TDP也从U系列标准的15W提升到25W水平。更高的基础运行频率,以及高达3.9GHz(单核)/3.7GHz(双核)且能维持较长时间的,不仅远高于Kaby Lake核心的前辈酷睿i3-8130U,甚至还因拥有更高的基频,低负载状态下的性能表现优于4核的酷睿 i5-8265U等产品。尤其在低价位笔记本电脑日常使用的轻商务及桌面办公领域,高频率给酷睿 i3-8145U带来了极好的响应速度,页面浏览、文本处理更加得心应手,SYSmark 2018测试结果非常直接地反映了这一差异。应该说,在日常应用领域,如果不是长时间高负载的并行性优化应用,如压制视频,核心数量优势完全没有发挥的空间。

5.jpg

而当高负载并行性应用来临,多核心也不见得拥有性能方面的优势,这主要与荣耀MagicBook 2019两个版本产品在散热和供电设计方面的差异有关。后文将详细解读。

MagicBook 2019酷睿i3版的性能优势还来自一些被误解的配置,主要集中在内存层面。该机配备了双通道LPDDR3-2133内存,总容量为8GB,核显指定最大显存容量为256MB后系统可用内存容量为7.8GB,设定为动态模式后,系统可用内存容量达到8GB;相比之下,锐龙版配备的内存为DDR4-2400,总容量同为8GB,但Vega 8会分走1GB固定为显存,系统可用内存容量仅6.9GB。在这方面,该机还算好的,通常Ryzen集成显卡机型上要被分走做显存的内容容量为2GB,系统可用内存将只有可怜的5.9GB。

6.jpg

虽然显存都是共享而来,而且图形性能都较为依赖内存带宽,但是锐龙版的内存性能明显受到显卡拖累(容量和数据传输等多个维度),实际内存带宽及延迟明显逊色于酷睿i3版。而可用容量上的差异,更是拖累使用体验,同样4GB数据装入内存后,酷睿i3版的虚拟内存写频率只有锐龙版的1/3,数据相应延迟减少30%以上。除了拥有更大的可用内存容量,酷睿平台的内存调度机制也更为出色,用EDGE开启50个百度首页的内存占用量为1.8GB,而竞争者要用掉2.1GB,这也进一步扩大了后者的可用内存容量缺口,以及更频繁调度虚拟内存、更大的数据延迟。

7.jpg

MagicBook 2019使用的酷睿 i3-8145U由TDP-up到25W而来,Ryzen 5 3500U则“原生”25W、TDP-up到35W。前者使用的散热器与高配(酷睿i5/i7+MX 150满血版(25W))机型完全相同,同时4相供电设计也未缩水,处理器始终处于供电、散热都十分良好的状态,因此可以在CPU-Z的散热压力测试中保持3.5GHz的双核4线程运行频率,长时间高负载的性能损失非常小。而“气人”的是其功耗/发热量还很低,最长17.6小时的电池使用时间、43℃的峰值表面温度,都是同级别产品中的佼佼者。相比之下,锐龙版全部为集成显卡设计,为了给封装面积较大的DDR4内存颗粒让位,散热器、SSD布局都有所调整,供电也仅有3相,同样的高负载情况下,其MOSFET表面温度较酷睿i3版高8℃。同样的双热管散热器,面对发热更集中的单芯片结构也显得力不从心,TDP-up到35W几无可能。12.3小时电池续航、47℃峰值表面温度,同样的57Wh电池,两机的数据反差有些大。

8.jpg

本是同根生的酷睿i3版和锐龙版MagicBook 2019还有多个“不可描述”的规格、特性差异,也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最终表现。最为典型的包括无线网卡规格:标称均为802.11ac,“亲儿子”酷睿i3版使用的是新版9560模块,速度为1.73Gb/s,接口是专有的CNVio(功耗更低、延迟更小、体积更小、成本更低);锐龙版用的还是867Mb/s的上代8265模块,使用通用的PCI-E 1x接口。

9.jpg

工艺质量上的差异,恐怕是消费者最不愿意见到的。但是不好意思,两者也有差异。在看得见的外壳(材质)、屏幕、电池及接口板上,两款产品所使用的零部件甚至可以通用,然而在不显眼的地方,差异就有所显现了。以下细节对比图片,包括供应商、批次和模具差异等多种因素,仅供参考。上图为锐龙版、下图为酷睿i3版。

10.jpg

塑料件的做工差异明显,不过它们来自不同供应商。

11.jpg

散热器对应底壳位置的工艺差异,除了本身温度更低,更好的隔热也是酷睿i3版机型表面温度更低的原因。


12.jpg

13.jpg

谁都不想自己的爱机用上“Class B”。

14.jpg

左:酷睿i3版;右:锐龙版

看起来很像,但就差那么一点。MagicBook 2019明显对酷睿版产品雕琢更加细腻,无论是元器件选择、五金/结构件加工、散热/供电设计,细节之处见真章。

而回归到产品平台本身,酷睿i3用更高的频率、更快的响应速度弥补核心数量上的不足;锐龙版更多核心的价值,在“短时”的高并行应用上,4000元的超薄笔记本电脑,压视频、修片子都是兼职,相应的工作权重不高。而整个酷睿平台架构上的优势被酷睿i3版完整的继承下来,更快、发热量更低、可用容量更大的内存,对入门级配置机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性,差一倍的无线网络性能、差50%的电池续航时间,对使用体验的影响是长期的、全面的。在集成显卡方面,用消耗1GB甚至2GB内存做代价而来的Vega 8可以在游戏中取得对UHD 620的成绩优势,但对比起来,两者不过是20fps和30fps的差异,距离流畅的60fps都还很远,为它还要费着电、损失着内存,颇有些鸡肋。

选择:没有短板

总结下来,如果你的需求是“都要做、没特别的要求”,酷睿i3版MagicBook 2019这个万金油更为合适,没有短板且都不差是它最大的特点。

牺牲了电池续航能力、可用内存容量之后,仍旧寻求更多线程并行应用的你可以选择锐龙版MagicBook 2019,它的CPU部分性能水平与更高功率的Ryzen 5 3550H是相同的,轻薄仅影响了持续高负载后的运行速度,短时使用没有问题。
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奇谱科技 » 3999元的MagicBook 2019怎么选?只看核数就亏了
分享到:
广告